首页 关注 > 综合 > 正文

牛津女博士研究100种动物“性生活”,只为发现人类相爱的秘密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当我们深入探索动物性生活时,我们会发现其中的奇妙和精彩之处充满了自然科学的魅力和规律。刺舌蝇平均交配时长为77分钟;南非地松鼠生殖器硕大,疑似为节约用水而沉迷“自慰”式清洁……这些性行为不仅引人入胜,而且还能通过动物身上的共性,启发我们对人类的思考。


(资料图片)

让我们认识一位对动物性生活有着独特洞察力90后女生——王大可。 作为一位在牛津大学攻读动物学博士学位的研究者,王大可致力于探索原鸡在多样环境下的性行为策略、精子分配策略以及认知决策策略。 她的研究重点是分析原鸡在不同情境下如何调整其性行为和繁殖策略,以适应不同的生态、社会和资源条件。这看似小题大作,但正是通过这样的研究,她逐渐被动物世界的性生活所吸引。

自2017年起,王大可开始在专栏中撰写关于动物性行为的文章。 五年的时间里,她几乎研究了近百种动物的私密生活,并将这些内容汇集成一本名为《它们的性》的书。这本书以幽默诙谐的语言、精细入微的描述,生动地描绘了动物们的性生活。你是否好奇,面对雄性的强迫性行为,雌性动物会如何反应?动物界是否存在着雌性之间的竞争?同性动物是否会进行交配呢?此外,对于位于社会底层的雄性动物来说,是否注定将一辈子单身呢?

从这些研究可以看出: 王大可本人对动物并没有浓厚的兴趣,她的研究始终以人类为出发点。 她认为,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甚至连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情连接也源自此。因此, 她将动物性行为与人类的想象和反思联系在一起,这样的碰撞注定是一场跨越界限的有趣之旅。

通过深入探索,王大可不仅揭示了动物界性生活的各种奇妙现象,还进一步推断了动物性行为对于人类相爱的影响和启示。 她的研究成果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动物世界,同时也从中找到了人类相爱的一些秘密。 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王大可的脚步,了解人类相爱的秘密。

公鸡中的“马屁精”

在牛津大学期间,王大可主要研究鸡的行为。 她每天穿着防护服在鸡窝里做实验,有时候看起来更像是养鸡场的女工,而不是一个90后的女博士。

在研究中,一只绰号翘楚的公鸡引起了她的注意。 翘楚在每次交配完后并不会跟母鸡温存,反而会跑向王大可,围着她转圈。 “我最开始以为它喜欢我”。王大可大方地承认了这个想法。但随后这个想法被证实是错误的,因为翘楚并非只对王大可特殊。

事实上 翘楚是一个“社牛”,它对实验室里的每个人都非常热情,因此也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喜爱。 于是实验室里的人都喜欢拿它来做实验,翘楚因此获得了大量的交配机会。王大可意识到这点后不由得开始怀疑翘楚的动机,它是否是为了交配而化身马屁精?动物们是否跟人一样,具有相似恋爱经历?

流苏鹬中的弱者逆袭

流苏鹬是一种中等大小的涉禽,属于鹬科的成员。 它们是候鸟,繁殖季节主要在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冬季则迁徙到更温暖的地区或南半球。流苏鹬的特征之一是雄鸟在繁殖季节的羽毛装饰非常显著。 在这个时期,雄鸟的头部、颈部和胸部羽毛会形成流苏状的饰羽,这也是它们得名的原因。 这些饰羽通常呈现出各种颜色和形状,用于吸引雌性和展示自己的繁殖优势。

王大可发现,流苏鹬中的雄性其实分为黑色的“贵族阶级”、白色的“平民阶级”,以及长得雌性非常相似的“伪装者”。 这种伪装者天生很难获得交配机会,因为雄性把它当老婆,雌性把它当姐妹。但久而久之,伪装者反而摸索出一种生存方式: 伪装成雌性混入贵族阶级的后宫,趁着贵族阶级没发现快速与后宫中其他雌性交配,随后逃之夭夭。

最开始王大可认为伪装者这种方式非常下作,侵犯了贵族阶级的利益。但在了解伪装者实际并不能选择自己的外貌时,王大可意识到这其实是一种弱者的逆袭。

虽然在人类看来这种得到交配机会的方式非常不光彩,但身为绝对的弱者,伪装者别无选择。 因为它们知道弱者要翻身,靠诚实竞争是没用的,雌性不会大发慈悲看上它们,那些诚实竞争的弱者多半都被淘汰。唯有它们这样不光彩的伪装者可以虎口夺食。放在人类社会上就更引发了王大可的思考。

人类社会也有天生的某些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了他们成为弱势群体。 然而弱势群体就不享有找对象的权利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人类社会的文明要求我们关注弱者,并重视弱者的能量,因为他们也能爆发出强大的能动性,创造出难以想象的价值。

它们的性

在自然界中,如果雄性的力量占据绝对优势,又没有与雌性达成交配共识,就有可能发生强迫性行为,这种现象最有代表的动物就是公鸭。

王大可的研究表明,世界上绝大部分鸟类都将丁丁进化没了,只有约3%的鸟类还保有,而公鸭就是其中之一。 公鸭的生殖器形状非常奇怪,它非常长而且呈逆螺旋形状,这让它们能够非常深入。在水面上我们常能看见公鸭把母鸭按进水里交配,这看起来赏心悦目,实际上非常危险,母鸭很可能因此被淹死。 为了对抗公鸭,母鸭将阴道进化为顺螺旋形状,和公鸭完全不匹配,双方的关系可谓是水深火热。

当然,动物界的性关系也不完全是对抗,它还可能成为粘合剂。 王大可发现倭黑猩猩就长时间可以交配,而且它们同性之间也不例外。 在发生冲突时,它们可能选择交配一次,如果交配完心情还不错,就不会发生争斗了。

据此,王大可认为动物们虽然可能是出于本能交配,因为得不到交配机会它们会痛苦。 但它们同样能从中得到快乐,我们能明显发现动物交配后得身心舒畅。

从动物反观人类

王大可从动物反观人类,企图证明爱不过是利益交换。 在研究中她找到了一些证据,比如公鸡如果找到高蛋白的虫子并不会立刻吃下,而是用爪子摁住发出高昂的鸣叫声。母鸡听到后就会赶紧前来,与公鸡进行一次交易。当然一些公鸡也会诈骗母鸡,比如踩住一根木棍就在那叫个不听,母鸡往往需要靠近才能发现是真是假,当发现是木棍时多半已经遭了毒手。

此外,公蝎蛉向母蝎蛉求爱的时候也会带上高营养的食物。食物多,获得的交配时间就越长,食物少,母蝎蛉吃完就会把公蝎蛉一脚蹬开。 甚至母蝎蛉还会刻意选择更为强壮的雄性怀孩子,这些都是为了利益的证据。

但倭黑猩猩、公鸭、“伪装者”流苏鹬等动物的行为,又证明了交配也不仅有利益交换的例子,动物们也有它们的欲望。后来王大可悟了: 爱不是性,而是一种感受,它无法被论证,只能自己在人类社会去寻找答案。

结语

通过王大可的研究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动物界中的性行为和性关系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一方面,一些动物表现出利益交换的性行为,将性作为一种资源交换的手段,以满足自身的需求。 这种现象表明动物在繁衍后代的过程中,往往会追求最大的生存和繁衍优势。 另一方面,一些动物展示了性行为中的亲密和欲望,表达了一种感受和情感的连接。 这种现象暗示着性不仅仅是生物本能的驱使,还可能在动物社会中扮演着一种粘合剂的角色。

然而,对于人类来说,爱与性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 王大可的研究提醒着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性行为简化为利益交换,因为人类具有更为复杂的情感和社会结构。 爱是一种感受,它无法被简单地证明或论证,而是需要个体在人类社会中通过自身的经验去寻找答案。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标签:

精彩推送